书单 | 这些美食书里,藏着更美味的故事
王小波《黄金时代》里有句广为流传的话,大意是—— 那一年我21岁,在一生中的黄金时代,想吃,想爱,还想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。 虽然这句话的后半截比较丧,但是请允许我,断章取义一下。
我一直觉得这句话美,年轻的人想吃,想爱,两个想字,让人从肉体到精神都感到饱满又有希望。 那些吃过的食物和爱过的人,都会刻在我们的生命里。当这些回忆在某种嗅觉、味觉、触觉、感觉里触发,有的令人心生愉悦,有的令人感概唏嘘。
美食类书籍经久不衰的背后,不但是因为吃,更多的是背后那些能引起我们感慨的故事。 这次分享的书单就是那些吃的故事。
梁实秋 《人间有味是清欢》
名家的文章总是被一版再版,这本书是三年前出版的,精选了梁实秋最经典的谈吃名篇,是“雅舍”系列的再次精选。 这本书分为3辑,第一辑是讲常见的肉类和小吃,第二辑讲水生的鱼贝和主食,第三辑就是讲那些关于吃的文化啦。
这本书里最让人动心的地方便是文笔下吃食间,可见浓浓的地方味道,最浓的就是北京味儿。
其中有一件有趣的事情,比如说起烤肉,梁实秋便提到了北京的烤肉宛烤肉季,这两家鼎鼎有名的烤肉店。无独有偶的是,这两家店,在汪曾祺的笔下也曾出现过,能在两位名家笔下出现,那也是的确是真的有名了。也莫名地从白字黑字的描写里变得生动起来。
他写北京零食小吃,写信远斋的酸梅汤最负盛名,并且愤愤不平,“可口可乐”到处猖狂,为什么没人动脑筋把信远斋的酸梅汤制成罐头行销各地。
而如今超市里真的有在卖品牌为信远斋的酸梅汤了,就装在玻璃瓶子里。你若没读这本书,没看到这个故事,那些酸梅汤就只是一个瓶装饮料而已。你如果看了这个故事,再去买瓶酸梅汤,倒有点像小确幸了。
王稼句 《姑苏食话》
西安、成都、广州这些城市一向因为美食小吃而闻名,其他城市如长沙南京也曾榜上有名过,只有苏州,好像被大家遗忘了。
《姑苏食话》就是一本为苏州正名的美食书,这本书是一本苏州饮食的普及性读物,从饮食的角度介绍了苏州文化,是作者王稼句多年的随笔心得。 这本书涵盖的方面甚广,有谈论芡实、茭白、枇杷、杨梅这些江南时令蔬菜水果;也有说起民间饮食的日常习惯,作者还特意拆分出十二月份,一点点的把苏州的时光流转,舌尖上的门道一一说来。
苏州是个人间天堂,饮食里最见人间。若你要去苏州,那么这本书一定要翻一翻。
这样你在苏州吃糕团,吃到那些时令的茉莉花糕、薄荷绿豆糕,更能见别样风情。以花入馔,做的风雅有人情味,莫过于苏州了。 春天的玉兰花随风飘落,旧时,闺中的女眷遍捡起来,和以粉面蔗糖制成玉兰饼,想想也十分有趣。
江南很多城市饮食都注重时令,但是像苏州这样能在茉莉花开的时候,在街边老奶奶手里买个茉莉手串,再点个茉莉花糕做小食,慢悠悠走在观前街小桥流水的风景里的城市,总还是珍贵的。
齐如山 《华北民食考》
这是一本有意思的书,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作者齐如山先生的立意。从古到今大部分美食书不是写宫廷珍肴,就是写富贵人家的私房菜,做法繁琐,吃法精致。没有人写民间最底层的老百姓是怎么吃饭的,因为民食的做法太简单,几乎一看就能学会。 写民食,算是一件很傻的事情。
齐如山先生自述:这虽然是一件傻事,我却要写写它,因为我想来就傻,干的傻事很多,凡事也都是傻干,这件事情,倒是合了我的性情。率真可见一斑。
如上面所说,这本书很简单也很薄,记录了北方常见的几种吃食,例如馒头,窝窝、花卷,也有饺子煎饼什么的。 这些吃食的确简单,但从这些里面能品出的是祖祖辈辈惯常的生活方式。
汪曾祺 《故乡的食物》
这本书不止是美食集,全书一共划分了五辑,前两辑是美食相关,第三辑是吃的文化,最后两辑是花鸟鱼虫以及各地的游记。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第二辑,名曰“日常滋味”,这一辑里讲了很多汪曾祺故乡食事。
汪曾祺的家乡事江苏高邮,他说每逢有人问起他的籍贯,回答之后,对方就会肃然起敬:“哦!你们那里出咸鸭蛋!”也许,对于生活在江浙的人来讲,高邮出咸鸭蛋这事情是常识。而像我这样的北方人知道高邮的鸭蛋,却是从汪曾祺的文章里。我私自以为,高邮的鸭蛋和汪老应该算是互相成就的关系。
曾经有人说汪曾祺的文字简直是作家里的泥石流。实则,他也真是太不拘小节,描写到蘑菇品种想不起来,就直白地说,我忘了。笔下信马由缰,不加考证,读起来却是十分率真了。
蔡澜 《蔡澜食材字典》
《蔡澜食材字典》其实一共有三册,第一册主要是蔬菜、第二册是水果,第三册是鱼或肉。 每一篇文章都主讲一种食材,打开目录,一列列的都是芦笋、山珍、番茄、青瓜、牛肉、羊肉......看上去的确像是一本饮食字典,但又因为这些食材都是生活中随时可见的,又让人生出几分亲切来。
蔡澜是美食大家了,这本书讲了近300种食材,以及很多相关的料理技巧,有些方法着实简单,即使是厨房新手也一看就会。照着名家的书做菜,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风雅事?
即使不爱下厨,那本书也值得翻一翻。书里每篇文章都讲诉了食材来源、食材衍生的故事纵贯中西,读起来十分涨知识,用作吃货的消遣读物也再合适不过。
我们游览风景名胜,见到一座山,一条河,三两亭台楼阁,可能觉得挺好看,也没什么稀奇。但如果你知道这里发生的故事,曾和你站在同一个地方的古人,抚今追昔,就比单纯的游山玩水有意思的多。 吃也是一样,懂点食材的时令,菜色的掌故,料理的讲究,吃也会变得有意思起来。
图\文:徐疯疯
厨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