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你领略我的家乡美,沂蒙山风光!
说起沂蒙山应该有好多人都知道,沂蒙山小调。 沂蒙小调是我从小听到大的一首歌曲,不是我爱听,而是老人们非常爱听。记忆犹新,清新优美的一首传统的明间小调。 每天的清晨6点,村里的大喇叭就开始了: “人人都说沂蒙好,沂蒙山上好风光” 说到沂蒙山,脑海里第一印象就是红色革命老区,和那首耳熟能详的(沂蒙山小调),如歌词中所唱一样。 一首歌曲唱出了蒙阴山区的优美,唯美的朴实和艰苦的岁月。
说了沂蒙小调的优美不得不说说沂蒙的煎饼。 煎饼卷大葱,这可是我从小吃到大的精神食粮,更是身体食粮。 山区普遍人口多,一家老小,从爷爷奶奶开始到孙子辈,叔叔,姑姑起码要有15口人之多。 我,对,就是我,我姐妹兄弟5个人。 加上 爸爸妈妈,我们姐妹兄弟五个人,一共七口人每天得有多少的饭量呀! 得有多少粮食,才能供一家人一天的肚子温饱问题,所以粮食是那个时候最主要的头等大事。 因为到处是山,没有很平整的大地,所以小麦种的很少,只能种玉米,玉米比较抗旱一些。 这样一来煎饼,就是一年四季最主要的粮食。 因为物质又比较缺乏经济收入很少,所以就简单的用煎饼卷大葱或者是就咸菜,就这样就能解决一天的温饱问题!
鏊子!烙煎饼用的鏊子! 城里人应该有的都没有见过这个东西,就是包括90后也很少有人认识这个鏊子! 沂蒙山区摊煎饼都是用这个摊,用软软的柴,还不能用很粗硬的,不然煎饼就容易糊。 中央一《舌尖上的中国》播出沂蒙山烙煎饼的场景,不知道看哭了多少个,身在外的游子。 就是现在!老人们也都在用这个摊煎饼,他们已经吃了惯煎饼那粗硬口感,反而吃馒头都觉得吃不饱。
再来说说,曾经让多少个中国人妻离子散,有家不能回的长征战事! 沂蒙山,孟良崮战役! 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,后来,沂蒙曾被无数革命后人誉为“两战圣地、红色沂蒙” 共和国主席刘少奇、开国元勋陈毅、徐向前、罗荣桓、开国第一将粟裕、谷牧、罗炳辉、抗日名将张自忠、李宗仁、著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汉斯·希伯(波兰籍)等一大批革命英雄群体。 在这里战斗、生活过,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迹,在这片静谧的土地上,发生的那一幕幕动人的革命故事,至今让人久久不能忘怀。 记得小时候,我的姥爷有很多的弹头和弹皮,我们会拔下弹头皮,倒入里面的灰药,用火柴点着玩,就像是看烟花一样! 姥爷在世的时候,每天都和我们讲,他打仗的场景。 有的人子弹打进了头,当场毙命,有的打着胳膊和腿的就会当做伤员抬走。 那些不幸运的人,就会流血致死,因为没有太多的医药救治和没有多余的人来帮他们。 没放姥爷讲这样故事的时候是我们最安静的时候,现在听来是多么残忍的事。
大锅全羊宴,沂蒙山最隆重的宴席! 沂蒙山全羊宴, 以冷盘 ,热炒 ,大菜组合。 沂蒙全羊宴: 鲜,咸,麻,辣,嫩,脆,爽,各呈异彩,别具一格。 羊肉, 羊头,羊眼 ,羊外腰, 羊汤, 羊肚 ,羊骨 ,羊肉丸子, 均列入宴席美食的行列。 故称全羊宴,汇集了羊肉的精华,谓之“全羊宴”。 小时候,家家户户都有羊,每天放学回家第一做的事就是,取一个煎饼卷入咸菜,拿起镰刀就出去割草。 希望羊儿快快长大,并且长的肥肥的,这样冬天就会有羊肉吃。 中秋节吃羊肉已经是成为了习俗。 家家户户都会架起大锅,宰羊煮肉。犒劳全家老小,小的长身体,大人增加体力。 我们姐妹们就添柴加水,哥哥,弟弟就会跑到别人家里看宰羊剥皮,以此来取乐。 这是最幸福无忧的年纪,也是记忆永不忘的时候!
一把花椒粒,一把味精,一把盐就能煮出鲜嫩,飘香的一锅羊肉。 妈妈常说,煮羊肉三把就够了,其它的不要,都是多余的。 新鲜的羊,无需太多的调料,保持原汁原味,小火温煮5个小时。 出锅后调入香菜,花椒粉,香醋,哇!飘香十里之外不在话下。 羊肉好吃的原因就在于,新鲜的青草,山间的空气和没有添加剂饲料的喂养, 有着很大的关系。
大火滚煮炖出来奶白色的羊汤,这是老公的最爱。 老公爱吃羊肉是出了名的,每次回老家必买几斤过过瘾。 每年中秋节,老公都会买一只羊自己宰杀,把羊排,和里脊肉储存起来,供以后慢慢食用。 每个三五个小时是多不烂的,每每都是中午开始炖,晚上才能吃到嘴里! 现在想想记忆中的味道犹存,只是时间飞逝,有些人已不在了,有些故事还在流传!
厨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