厨房里到底有多少故事(二)
我的上一篇故事说亲情。当亲情通过厨房和饮食将一家人凝聚在饭桌旁,团结在温馨的回忆中时,我们又做了什么将这样的力量一直延续下去呢?当万物都有生命周期这个真理被我们理解以后,我们感觉时间从来不够用,因为要值得珍惜的东西实在太多了。在这些东西中,有一样东西真的很特殊,那就是家中的饮食。 妈妈炒的菜,爸爸酿的酒,爷爷奶奶做的点心,外公外婆熬的汤......当你想品尝其中的某一样的时候,真的只因为饿了吗?那么多的选择,我们的大脑为什么只是清晰的指示了那特殊的一样让你垂涎欲滴?答案是,身体的饥饿和情感的饥饿很多时候是一同发作的,我们的大脑经常会将两者合二为一,给你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答案。
比如说,我妈最拿手的菜是鱼香肉丝,吃惯了她炒的鱼香肉丝,别的版本全部被我打入冷宫。我家的鱼香肉丝不是川湘版的,就是妈妈版的,入口有淡淡的橘子酱甜味。我妈特别明白这一点,在我上大学之前把她这个菜的做法传给了我。她说,想妈妈的时候就找个能做菜的地方,做这道菜,吃两大碗饭。 我一上来就学这么难的家常菜,刀工就练了半个月。那段日子里我家经常吃怪味道的鱼香肉块,因为我切的肉丝实在是不成样子。后来我还是学会了一点点。就靠着这一点点,好多孤独,悲伤,艰难日子我都是就着这道菜,流着眼泪,一一克服了过来。很多时候我们传承的不一定是绝技,而只是一种情感在心里的味道,是如何复制这种味道的技能。
还有一种传承叫做传统的接力。比如家喻户晓的饺子。我从很小就学习爸爸包饺子,因为我爸总是说没饺子好多节日就不能过了,比如春节,比如冬至,比如送行的日子,比如欢喜的日子......我爸包的饺子好大,像是一轮弯月亮。像我这种爱吃饺子的外貌协会资深会员,如果不学会这个手艺,要是有一天爸爸做不动了,我会感觉自己不孝。 传统的饺子,爸爸的技艺,我可不想在我这一代失了传,我不能允许在那些特殊的日子家里人吃不到爸爸版本的饺子。因为这是传统,是每个人的家庭名片。每家人包的饺子味道和口感都不一样,通常饺子要一家人一起包,所以毫不夸张的说,通过吃这家人的饺子你会了解这家人的很多方面,比如审美,比如口味,比如协作精神,比如家庭凝聚力....
我一直认为完全的继承不能算作传承。继承加提高才能算是完整的传承。 我的家乡有道菜叫做大烩菜。这道菜要用自己喜欢的,不少于三样的食材,在锅里半炒半炖的完成。 土豆和肉就是这道菜的灵魂。现在家里人只爱吃我做的大烩菜了。以前是爱吃爸爸做的。 到我这里,我时而用炖肉,时而用排骨,时而放南瓜,时而加番茄。口味上我时而放西北香料,吃的时候配一杯白酒;时而只有简单的八角,吃的时候啤酒在侧,美味接地气;时而什么香料都不放,最大限度保留新鲜食材的味道,搭配一杯干白,吃出地中海的风情。做这道菜真的有一种指挥交响乐的感觉,或浓或淡,或鲜或咸,都看自己的指挥棒,体会着青出于蓝的乐趣。
最后,我想说,传承真正的含义不是我们能亲眼看到的。传承的根本是作为家庭成员的我们,不断的审视自己的内心,牢牢记住我们来自何处,如何长大,如何得到了长辈给我们的爱,又如何将这样的情感如暖流般,缓缓不绝地流进下一代的心田。 来自厨友@MissE
厨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