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寻美食的这些年
如果说,要给我的童年贴上标签的话,那一定至少有两个:一个爱哭,还有一个是贪吃。 但我真的没想到,贪吃这东西居然也会“遗传”。 我们孩子说话早,不到一周岁就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词语,一周岁多以后,就可以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。 那时候孩子特别爱看各种广告,一看到广告是卖吃的,孩子就条件反射一样地问:“妈妈,这个你买我吃吧?”我总是笑笑说:“好,等妈妈有钱了,就买你吃。”谁知道什么时候有钱呢,有钱了,当然就买给他吃了。
一次,电视在播“帮宝适”的广告,因为当时我们家是黑白电视,也很小,我们压根就看不清帮宝适到底是什么东西,孩子还是像以往一样地问:“妈妈,这个你买我吃吧?”当时的我也没有在意,也是说等有钱以后再买。 几年后,当我们带着孩子逛超市,终于看到了电视广告里的“帮宝适”。那时候的我们大为震惊,我们真的没想到,原来,帮宝适是儿童尿不湿! 为了逗孩子,我马上笑嘻嘻地学孩子说:“妈妈,这个你买我吃吧?”孩子羞得恨不得钻地缝里去。 后来,孩子再也不敢轻易说“妈妈,这个你买我吃吧?”;后来,只要孩子想吃电视上的什么,我就说“妈妈,帮宝适你买我吃吧?”从而换来一家人的哈哈大笑。
孩子稍大后,不再满足于说“妈妈买我吃了”,他要我动手做他吃了。 当时的“天天美食”是孩子的最爱,他恨不得我能分分钟做出电视里的各种美食。 看完后,他会选择性地要求我做电视上出现的各种美食:第一,是他觉得好吃的;第二,是他觉得笨老妈我会做的。 一旦我说不会做,他马上就说:“妈妈,不是有百度吗?你百度一下就会了。”于是,孩子总是快我一步地打开电脑进行百度,然后大声嚷嚷:“妈妈,妈妈,你看难度才一星(2星)的,你肯定会做的!” 瞧瞧,瞧瞧,这时候的笨老妈就秒变巧手啦,敢情平时的笨老妈,仅仅是口头禅?
于是,笨老妈就和聪明儿子一起百度,一一记录在册,择时买食材,做出属于我们的“美食”。 很多年前的一次,不记得孩子又要求我做电视上的啥了,只记得那美食需要“稗县豆瓣酱”。可惜我们那时住在乡下,找遍了镇上的商店,也买不到我们要的稗县豆瓣酱。 几天后,我们找遍了县里的所有大超市,仍然没找到它,后来就随便买了个黄豆酱凑数。 过去十多年了,那天在群里看到有人提起稗县豆瓣酱,我还能想起我们当年四处搜罗原材料的情形。也许,对吃货来说,寻找食材而不得,是这世上最最痛苦的一件事。 如果吃货也可以分等级的话,我想我一定是最高级,而我儿子,一定是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”。
曾经做过对我们来说,最难,也最贵的扣三丝。 还是“天天美食”惹的祸,看完又一次的天天美食后,孩子吵吵着要吃扣三丝。 因为我觉得扣三丝应该不难,不就三种东西吗?于是,当时就答应孩子:“好,好,周末妈妈就给你做扣三丝。” 等到我再一次打开电脑的时候,我发现我们没有火腿丝。当时的我们以为火腿丝,就是火腿肠切成丝。 当场我们母子俩就傻眼了:此丝非彼丝,怎么办?
还是孩子精灵,他一点都不介意:“妈妈,妈妈,管它什么丝,我们做了再说吧,肯定也好吃。” 谁知道,它真心不好吃:笋丝是干涩的,鸡肉也是干巴巴的,一点儿也没有想象中的味道。 就为了这扣三丝,我费劲心思。店里依然找不到它的身影,最后还是孩子建议我网购,而且网购只能买一腿,不能零卖。 于是我花了一百多,买下一块金华火腿,买了一只活鸡,前后花费我200多块钱,就为了孩子说的“难度才3星”的扣三丝。 孩子啊孩子,你忘记了一点:虽然制作难度才3星,但老妈我的智商可是负250哦,这可是你亲口告诉我的呀。 成功做出了,对我们来说考验多多的扣三丝后,从此只要做美食,孩子就比谁都溜:“妈妈,去网上买吧,网上啥都有。”
最夸张的是,一次我无意翻到孩子8年级的周记本,这小吃货,居然整本周记有三分之二的内容都是写吃的:从韭菜盒子到寿司,从寿司到板栗煎饼,从板栗煎饼到冰淇淋,从冰淇淋到南瓜饼…… 不知道他的老师对他印象如何,我想我是要流口水了:这满纸、几乎每周一次的美食,谁受得了这诱惑呀? 也许,吃货都是这样无师自通吧?总以为老妈我就已经不枉“贪吃”这个称号了,没想到这还真是“长江后浪推前浪”,贪吃它不仅遗传,而且大有赶超的劲头呀。
一转眼,当年要吃帮宝适的小屁孩已经读高中了,时间紧得就像上了线的发条了。 孩子再也没空去搜索美食的做法,采购美食的材料了,更没空和我一起做美食了,每次我问孩子:“今晚的夜宵你想吃蛋糕还是煎饼?” 孩子就笑笑:“随便你吧,有吃就好。” 真不知道是他相信了笨老妈我的手艺,还是他已经不挑剔了。
同事曾经说过很经典的一句话:“如果做美食没人捧场,那是相当无趣的,美食无聊,人更寂寞。” 如此说来,我还是非常幸运的,因为不管我把“美食”折腾成怎样,我们孩子总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干净。因为没有面包机,我愣是把本该松软的面包做成了石头一样的面疙瘩,而孩子却说,妈妈,其实这样也挺好吃,很香呢! 那一刻,我真的明白了:不是老妈我能干,也不是儿子贪吃,而是孩子懂事,因为他知道,如果我做出来的东西他不吃,就是浪费,我下次就不会再做此类美食了。 原来,孩子的“肯吃”,孩子的给力与捧场,才是我这些年来始终孜孜不倦地追寻美食的最大动力啊:要是“美食”没人吃,那还叫美食吗?
除了自家儿子,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。
厨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