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不待见红薯,却做的一手好红薯
我爸说,他这辈子最不待见的食物就是红薯。我问我妈为什么,我妈说,还不是因为小时候吃怕了。
我爸是五零后出生,生在一个物质本来极度匮乏的年代,再加上家里穷,几乎没什么可吃,除了红薯。
我网上查过,关于我爸们的那代人,有个顺口溜“红薯饭,红薯馍,离了红薯没法活!”而我爸老家的老年人曾不止一次提过,一辈子就怕地缺粮,地缺粮闹饥荒是要饿死人的。那个时候平原地带,没有什么丰富的物资,又不能靠山吃山、靠水吃水。所以家家户户房子后面都会挖个窖,用来窖红薯,起名就叫红薯窖,靠它管饱。
据我爸讲,他的童年几乎被红薯覆盖了,生着吃,蒸着吃,煮着吃,不管咋变花样吃,反正就是红薯红薯红薯,吃到最后吃怕了!所以后来,只要有其他可吃的,他坚决不吃红薯。
确实,从我有记忆开始,就没见我爸咋吃过红薯,估计他被红薯给深深伤害了……
不过,即便如此,好奇怪,却不影响我爸做各种红薯小吃。
印象特别深,小时候逢过年,我家都要蒸红薯馒头,炸红薯丸子,煎红薯饼,炸红薯片,除了蒸红薯馒头(我妈出品),其他的则都出自我爸。
红薯去皮切成块,蒸熟捣泥后和上白面,手工揉面,然后等着醒发,再揉再切再发,最后上锅蒸,然后就成了红薯馒头,一开锅,面香加红薯的甜味,怎么着也能吃上两三个!后来我跟我妈改良了一下,馒头变成了玫瑰花
还是去皮切块,蒸熟捣泥,放凉后加糯米面加一点点水,搅拌均匀成糊,拿捏好糊糊的稀干程度,等着油锅烧热,抓一把糊糊,握紧拳头一挤,虎口处留空,一个圆球丸子便成型,勺子一舀下锅,受热均匀熟透膨胀后,迅速捞出,微凉后赶紧塞一颗到嘴里,咬一口 又香又甜又糯,味觉立马爆棚!
还是去皮切块,蒸熟捣泥,放凉后加糯米面,但这次要揉到面不粘手,分成等份的小圆球,然后再把每个圆球摁成圆饼状,平底锅烧热刷油,放一个上去,煎至一面金黄后翻面再煎,两面都金黄后即可出锅,微凉后咬一口,甜甜的 糯糯的,香香的!如果放至第二顿再蒸一下再吃,那简直比刚出锅时还好吃。
红薯去皮切薄片,油锅烧热,薄片下锅,油炸,看准火候,看准受热,捞起沥干油水,就可以拿起开吃了,咬一口,脆脆的,甜甜的,串门时候没事手里拿几块,有没有很零食的感觉,简直就是农家版的薯片?
当然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吃法就是,烤红薯(以前小时候冬天有烧炭,用炭火烤红),烤的皮破肉露,红红的心,哎呀,尽管很烫,咬上一口,面!甜!香!
看吧,就一个红薯,我爸蒸 、煎、炸、 烤好几样吃法,不知道是该佩服红薯,还是佩服我爸……
我爸现在奔七十的人,出于健康考虑,戒嘴的食物越来越多,那自然而然下厨房蒸、炸、煎、卤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,除了我跟我哥点名要吃,他都几乎很少在厨房大做一番,这几年,还老对我们说,“年纪大了,我会做的这几样都成老三样了,这土做法跟不上你们年轻人现在的口味了……”
我爸说的也对,由于物质环境越来越好,我们这代人比他们那代人吃得更丰富,在吃法上也更讲究;
可再想想,我爸说的也有些不对,就因为物质条件越来越好,我们这代人吃的喝的反而越来越远离大自然,越来越远离食物本身的味道,想一想,有的时候,最简单、最原始的做法出品的美食反而更让人想念。
所以,红薯还是那个红薯,但做红薯的人不一样,或许味道真的会不一样。
来自厨友@薛笨笨
说明:本文为原创,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部分图片来自本人拍摄。
厨友评论